广州市流感样病例在上周占比6%后,本周继续上升。有些区疾控中心规定,同一个班级一天发现3个病例或三天5个病例,则要求该班幼儿全部回家隔离,以免病毒在班上继续蔓延。对此规定,不同幼儿园执行情况不一。公立幼儿园做得比较到位,出现上述情况时关闭学生午休室,甚至有的封班停课,民办幼儿园则未必有那么“听话”——对民办园来说,封班意味着“欠收”,主动性不足。
再来说说看病,小病进社区医院,但社区医院问题也不少。医生诊断孩子患了流感,必须在流感病发的48小时之内服用一些抗滤过性病原体的药物,否则效果就会差很多,如治疗儿童甲型流感的达菲。可是,社区医院往往没有这些药,医生只能说去大医院看吧。家长最后还得回到大医院,若是大医院不认可社区医院的诊断结果,不愿意直接开药,家长只好带着病孩子从头开始走完所有的疾病诊断程序,才开始用药。稍不抓紧就过了48小时,孩子的“手尾”就长了。
带孩子到大医院,还有一番考验与折腾。现在的大医院都进入“网络时代”,可以在网上挂号、候诊、交款,很是方便,但一些环节还是停留在“手工时代”,如取药。个别医院平时的取药窗口就不多,遇上流感爆发季节更显不足,家长要等很长时间。结果,之前所有的快捷都被卡在这个“瓶颈”里。有位家长抱怨,在取药窗口等待一个半小时才取到。特殊情况特殊处理,在这个特殊季节,医院能不能增派人手,多开几个取药窗口?
那边厢,学校、医院要“以流感为本”;这边厢,患者、家长也要有“流感自觉”。孩子患上流感,就要把孩子带回家隔离,不要继续上学,以免感染其他孩子。成年患者在公共场合要自觉戴口罩,降低人传人风险。